Day 1|只看營收,不看報表,必倒無疑

撐多一年,就少賠一點?不,我是多撐一年,多賠三百萬。
張嘉陽

張嘉陽

2025年8月25日 上午 8:55

餐飲經營:這碗拉麵,我不想再賣了

《這碗拉麵,我不想再賣了》

你想過嗎?一間拉麵店,真的能賠掉一千萬。不是擴店、不是開連鎖、不是搞什麼科技化,而是一間單店、認真煮麵、用料實在、口味被稱讚的店,硬生生地,年年賠,月月虧。

因為我們一開始就錯了。

錯在相信「好吃就會有客人一直上門來」
這是餐飲最常見、最溫柔、也最致命的幻覺。

那叫「生存者偏差」。
你看到的,是排隊名店、口味爆紅、打卡潮店。
你沒看到的,是那些悄悄關掉 IG、默默熄燈、名字你根本記不住的「也不難吃的」好店。

我們一開始也是這樣相信的。
甚至這一年,我們還是這樣安慰自己的。


那天,董仔找我開會。

原本以為是要談 Q4 要怎麼規劃,沒想到,是宣布要結束營業。

他說得直接,也算給我一個理由:「你們都不聽我指揮,才會把這營業額做不起來。」

我沒說話,點了一下頭。

但心裡很清楚,就算照他的方式走,可能不會更好。
而我們這一年一路撐下來,有多少錯,是我們「集體不願面對」的?

所以我決定,既然都要收了,那就來寫一寫吧。
寫一寫餐飲這條路裡,怎麼做一定會倒的經驗。
不是叫你放棄,是叫你清醒。


鐵則一:只看營收、不看報表,百分百會倒

你以為你「有在看數字」,但你其實只是在看表面。

我看過太多餐飲業者說:「這個月有撐住啦,營收快破 80 萬了。」
我問他,那你的報表呢?
他說:「食材成本我有算啊,大概 30% 左右吧。」

兄弟,你那不叫算,那叫隨便抓個數字自我安慰。

讓我告訴你什麼叫報表。

報表不只是看營收、毛利率。報表,是你看你有沒有活路。

你看毛利率 65%,開心。
但你忘了這 65%,扣完報廢、沒賣完的麵、過期的湯頭、下班忘記冰回冷藏的叉燒……實際上你掉了多少錢?

你有算過每天丟掉幾顆溏心蛋嗎?
你知道有多少食材,是廚房員工為了方便一次退冰太多,結果你在浪費利潤嗎?


你愛的品項,不一定有人買

還有一種更危險的成本,叫做「自我沉迷型菜單膨脹」。

每個餐飲人都會犯這錯。

你以為你在開發新品,是為了滿足市場。
其實你只是想滿足自己。

你愛吃辣,就加個地獄拉麵;你懷念家鄉味,就做個醬油飯加套餐。
你每加一樣品項,都會拉長備料時間、增加冷藏壓力、影響備貨週期,重點是:根本沒人點。

你在那邊堅持「我覺得這很好吃」,結果客人點了還說「這什麼啊?」
一次不點、兩次滑過,三個月後你發現這個品項只賣了 12 份,食材卻浪費一堆。

這種虧,是最隱形的,也最容易讓店死得沒聲音。


餐飲,是成本管理的戰爭,不是口味的比賽

你每天忙著顧品質、煮湯、監控味道變化。
這些都重要,但都不是讓你活下來的關鍵。

你如果不盯報表、不看數據、不搞懂你每天在花多少錢賺多少錢,
你就只是個「在煮麵的夢想家」,不是老闆。

想做職人?那就請別開店,去當主廚、去當研發、去當顧問。

但如果你是經營者,你的第一任務不是「煮好一碗麵」,而是「讓每一碗麵能養活整間店」。


所以,從今天開始,把這幾個數字盯起來:

日營收 → 固定成本占比

熱門品項 → 毛利前 3 與報廢率

新品項 → 首月點單率、備料損耗

月結報表 → 「營收以外」的錢到底花去哪?

你想活下來,這些數字比「今天有幾個熟客回訪」還重要。


這是第一天的分享。

如果你還有在賣拉麵,還在經營餐飲,那就從今天開始問自己一句:

「我是在煮麵,還是在賠錢?」

別再說你沒時間看報表,因為你只是還沒被現金流逼到喘不過氣而已。

下一篇,我來講講那些「讓老闆自爆」的經營幻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