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 2|打折救不了你,還會慢慢殺了你
九月,我們全店六折。
不是為了拚一波操作,也不是因為看到別人做活動就跟風,
而是這間拉麵店,真的要結束營業了。
這是我們的 Bye Bye Sale,也是我身為麵編,最後一次為這間店出聲。
我不是老闆,我從第一天就在這裡做內容、跑社群、設計活動。
我不是店裡最大的聲音,但我一直看著它怎麼被耗掉的。
所以,當我協助規劃這場告別促銷時,我想把我們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,講清楚:
我們以為打折可以救營收,結果是讓自己死得慢一點。
這幾天有些朋友私訊問我:「欸你們六折是想再衝一波嗎?」
我想說實話:不是衝,是清。
這不是什麼起死回生的最後一戰,而是結束前,把庫存清完,把帳結清,把這場三年戰役收掉。
但也因為這一波,我才更清楚一件事:
我們的錯,從來不是沒能力做行銷,而是把行銷當緊急止血,而不是日常經營。
我們從來不是沒在經營熟客。
一開店我們就設好了 LINE 官方帳號,第一年 500 人,現在有超過 6000 人,加總封鎖後也還有 4000 多人。
我們也有持續做推播,活動通知、新品發布、營業異動,社群都沒停過。
但這些努力,後來漸漸變成資訊發布,失去了「經營關係」的核心。
我們去年升級了 CRM 系統,我超開心,以為終於可以針對來店次數做會員分級、搭生日訊息、安排回訪誘因。
但老闆只把這系統當對帳工具,沒打算用來養熟客。
我們有系統,沒觀念;有名單,沒節奏。
熟客還是被當作「自動回來的人」,而不是品牌的 VIP。
更慘的是,我們對於「口碑」的理解,也一直停在半套。
老闆覺得「Google 評論」就夠了,不需要美食家來寫文,不需要外部合作曝光,
因為「那種人來吃一次也不會變常客,不如把力氣拿來備料。」
我不反駁,但我心裡很清楚,當你只靠顧客留言,沒有主動創造話題、連結情感,品牌只會被遺忘。
我們有一段時間,Google 評論只有 3.7 顆星。
那是剛開店時期,出餐慢、流程混亂、有客人抱怨我們態度差。
整整一年,我們都活在「一查店名就一堆差評」的陰影下。
但我們撐住了,沒買評論、沒灌水,靠每一次服務提升、出餐優化、客訴補償慢慢拉回來。
去年終於站上 4.2 顆星。
我記得那天我看著後台,眼睛真的有點酸。
那不是衝出來的成績,是一分一分賺回來的信任。
所以我說,促銷不是救命丹,而是放大器。
你沒在經營熟客、沒建立關係的情況下推促銷,
只會吸引一批撿便宜的人,然後什麼都不留。
POS 機響沒錯,現金流回來一點沒錯,
但毛利砍掉、庫存備多、廚房累死、老客人生氣。
結果是:短期熱,長期死。
有一次一位常來的客人留言說:
「我吃了十幾次,怎麼從來沒有一點優惠,倒是看到你們一直在給新客人好康?」
我記到現在,因為我們真的無話可說。
那是一種「對不起,我們搞錯了順序」的感覺。
如果你問我,如果能重來,我會怎麼做?
我不會急著拉新客。
我會先穩穩地把每一位三訪、五訪的熟客照顧好。
我會在 CRM 裡標註他們,記下偏好,設回訪提醒。
我會推熟客升等制度、生日優惠、LINE 動態裡開專屬頻道。
我會把促銷當成節奏工具,而不是現金止痛藥。
重點不是有沒有在做,而是你「怎麼做、有多重視」。
現在我們 LINE 有 4000 多人,但我知道我們只發揮了一半的可能性。
如果我們早點改觀念,說不定今天就不是 Bye Bye Sale,而是週年慶。
這碗拉麵,我不想再賣了。
但你還在賣的話,就不要再犯我們犯過的錯。
不要用促銷麻痺自己,也不要把熟客當理所當然。
有名單,就好好經營;有內容,就讓人記得;有系統,就用來照顧信任。
一間店能不能活,不是靠爆量,而是靠累積。
熟客,是你的現金流第二心臟。
關掉它,下一波活動就是你的送終文案。
📌《這碗拉麵我不想再賣了》Day 2|打折救不了你,還會慢慢殺了你
📖 Day 1|只看營收不看報表,你只是死得慢一點
📥 下一篇:菜單怎麼選錯、備料怎麼爆掉?我們踩過的品項地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