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3| LINE 官方帳號 33% 封鎖率的背後祕辛

你還在慶祝會員數成長,他們卻已經悄悄封鎖你了
張嘉陽

張嘉陽

2025年9月3日 上午 10:43

餐飲經營:這碗拉麵,我不想再賣了

🍜 昨天打開 LINE OA 後台,看到十幾個會員回覆我們的暫停營業公告

有的加油打氣,有的不捨,還有的問我們要搬去哪裡。
甚至還有人傳了自己的廣告訊息來——我笑了。

原來,我們培養出的,不全是熟客,還有潛在競爭者。

4 年來,我一共幫店裡經營了 6000 位 LINE 會員。
但同時,也累積了 2000 人封鎖我們,封鎖率高達 33%。

以我做電商 12 年的經驗來看,這是紅字。
但我也發現,餐飲業 40% 封鎖率早已司空見慣。

可怕的是,多數行銷人根本無法解出降低封鎖率的解法
有的選擇忽視;有的亂槍打鳥,但成效依舊。

有天老闆問我:「那為什麼還有 4000 人沒封鎖?」

我只能說:

兄弟,問題不是為什麼有人還留著,而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想逃。


🔍 電商邏輯 × 餐飲實體,四個錯配災難

💥 災難一:把 LINE 當 EDM,在敲門,不在互動

我用電商那套緊急感推播:

限時優惠!

最後一天!錯過再等一年!

只剩 3 小時!手刀衝刺!

對不起,我賣的是拉麵,不是演唱會票。

💥 災難二:全員發送,毫無分眾

喜歡清湯的被推辣味
素食者收到叉燒推薦

不是精準行銷,是精準騷擾。

明明有 POS 紀錄,但我從沒拿來分眾使用。

💥 災難三:當作快消品在賣

一週吃一碗的品項,我卻天天推銷。
還搞什麼兩人套餐、升級加購、滿額贈送⋯⋯

但 90% 的客人都是一個人來吃拉麵,誰要你的情侶套餐?

💥 災難四:追求漂亮數字,忽略關係品質

會員破千慶祝、破 3000 辦抽獎、破 6000 辦活動。

但從沒慶祝過封鎖率下降,也沒優化回購率。

以為在經營會員,實際在累積信任赤字。


👀 同業觀察:我們不是唯一犯錯的

🔺 多數品牌根本不知道封鎖率

我問了 10 個同業,只有 2 個答得出封鎖數字。
其餘都說:「成長就好,誰管封鎖?」

你新增 1000 人,但封鎖了 500,實際成長只有 500。

不要只看油門,封鎖率就是你的煞車燈。

🔺 把 LINE 當公告欄用,沒有對話

多數品牌只會發:

營業異動通知

優惠活動宣傳

新品上市公告

單向輸出,沒有雙向對話。

久了,客人怎麼辦?封鎖你,當然的。

🔺 熟客經營的本質是關係,不是銷售

餐飲賣的是體驗,不是轉換。
而我卻拿著轉換率的邏輯,去逼一碗拉麵交出績效。

短期也許有效,長期一定失敗。


💡 復盤重構:如果再開一次,我會這樣做

🎯 策略一:設計「熟客生命週期」分群

新客期(1-3 次)

歡迎訊息+口味偏好調查+限期優惠

推播頻率:2 週 1 次

成長期(4-10 次)

個人化推薦+生日禮+新品試吃

推播頻率:1 週 1 次

忠誠期(11 次以上)

VIP 禮遇+研發參與+隱藏菜單

推播頻率:低頻高質+群組經營

流失預警期(30 天未來店)

關懷問候+想念你系列回歸訊息

推播頻率:1 個月 1 次

🎯 策略二:80/20 的內容比例

80% 價值內容(拉麵知識、幕後故事、食材分享、客人故事)
20% 銷售內容(新品、優惠、活動、限定)

🎯 策略三:建立真實的互動回饋機制

問卷調查(口味、滿意度、建議)

留言必回制度(2 小時內有溫度回覆)

採納制度(實際採納命名、獎勵)

VIP 社群(隱密群組+日常互動)


🏃‍♂️ 真心話:熟客經營是馬拉松,不是百米衝刺

身為一個沒用好 6000 會員的麵編,
我最後學到的是——

電商可以砸錢買流量,餐飲只能用心養關係。

2000 封鎖,不是數字,而是一個個沉默的對話。

這些人可能是:

被不相關訊息騷擾

覺得被打擾

從未被關心過

收不到回應而感到失落

封鎖率不是技術問題,是信任問題。


🔁 給實體老闆的一句話

如果你也在煩惱封鎖率,
如果你也覺得 LINE OA 怎麼經營都無感,
那就從「把會員當朋友」開始。

這篇文章,不是教你怎麼增粉,而是教你怎麼不讓人想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