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5|這麼多品項,沒有一個代表作

記不住的品牌,就是白忙一場
張嘉陽

張嘉陽

2025年9月17日 上午 7:42

餐飲經營:這碗拉麵,我不想再賣了

我們拉麵店不是沒有內容。湯頭有層次,配料講究,煎餃自己包,泡菜也是自家醃漬。熟客知道、熟客喜歡。但也正是這些熟客,在這次 bye bye sale 的最後幾天,一邊吃著麵一邊問店長:「你們上次那個新口味,是昆布嗎?啊,是柚子鹽……咦?還是……什麼醬油啊?」

店長笑笑說,你是吃豚骨鹽辣湯底啦~

但我心裡一震。

這位客人已經來了十幾次,卻記不清我們曾經推出什麼當月主打優惠。

我們不是沒努力,而是太努力。太努力上新品、太努力滿足所有人口味,卻忘了把品牌的靈魂煮出來。

菜單像報紙,卻沒有主角

我們店的菜單長這樣:中式湯頭、日式湯頭、乾拌麵、蓋飯、煎餃、炸物、小菜,還有董仔心血來潮的「私人限定」最離譜的一次,是推出台南溫體牛拉麵。

我們說服過、反彈過,甚至提過聚焦菜單,但最後總是被一句「客人就是要選擇」給駁回。

我後來才知道,「客人要選擇」這句話的邏輯錯位是:

客人其實不怕選項少,他怕選完以後沒有記憶點。

我們端出一張像報紙一樣展開的菜單,讓每位客人都在點餐時陷入選擇困難。沒人知道我們主打什麼,沒人能幫我們推薦一碗「必點」。甚至連 Google 評論都各說各話,沒有一個焦點。

這樣的菜單,看起來豐富,其實模糊。

沒有主打,就沒有記憶

一間品牌拉麵店,是要讓人記得一碗麵,而不是選不出要吃哪一碗。

一直以來,都是常銷冠軍的「豚骨鹽湯底」,老闆覺得太單一;「痛點海鮮拉麵」嘗試過,也因成本太高就被取消。

每次剛累積一點口碑,下一季的「新品挑戰賽」又開始。像是炙燒牛肉蓋飯系列、芒果冷麵、牛骨湯拉麵、情人果泡菜……我們一直在「做出不同」,卻沒有「做出記憶」。

我問過熟客:「你印象最深是哪一碗?」 答案常常是:「那個…有點辣、有加泡菜的?上次吃還不錯啦。」

這不是不喜歡,是「沒留下名字」。

當你品牌沒有清晰主打時,連喜歡你的人,都不知道怎麼介紹你。

什麼才是「代表作」?

代表作,不只是賣得最好那碗。 而是能說出你的靈魂、講出你堅持的那碗。

我們每碗都想賣、每類都想顧,但就像一間什麼都賣的百貨公司,永遠比不上只賣壽司的壽司郎、只賣雞湯拉麵的一風堂。

客人要的是記憶,不是選項。

我們不只沒有主打,也沒有主視覺、主招牌。門口招牌是設計師做的簡約風,內部菜單是印表機列印的白紙。從視覺到敘事,沒有一個聲音在對客人說:「這是我們最自豪的麵!」

如果可以重來,我會這樣做:

一、選定品牌主打,不再貪心

聚焦一碗招牌麵,不超過三種口味:例如「雞湯拉麵+味噌湯頭+日式煎餃」

對所有內場與外場訓練一句標準介紹語:「我們主打雞湯,低溫熬製十小時,入口濃郁不膩口」

甚至不排除就和迪化街知名雞湯直接合作,因為那叫做品牌記憶。

門口大圖招牌只放主打麵款,菜單上的其他項目簡潔放後面

二、讓熟客幫你記住你

店內張貼:「你是哪一派?雞白湯 vs 麻辣燙」用互動建立記憶

發 LINE 群發訊息時,只講主打品項,不做全面廣告

鼓勵熟客在 Google 評論時,只分享招牌麵品,協助搜尋記憶焦點

三、把品牌講清楚,就是最強行銷

在餐墊上印製「我們只做一碗好麵」的品牌故事,強化印象

店員結帳時附上「代表作小卡」,讓客人帶走記憶

美食平台合作時,只送招牌那碗,讓曝光集中

最後,我還是要說:

我們拉麵真的好吃。 只是,我們沒讓人記得是哪一碗。

這一切的錯,不是因為市場不懂我們,而是我們從沒給過市場一個記住我們的機會。

這碗拉麵,我不想再賣了。 但如果你還在賣,請記得:

代表作不是你最愛的那一碗,而是讓顧客想介紹給朋友的那一碗。

📌 下一集,我想談談熟客經營為什麼你以為他是忠實粉絲,其實他只是在路過?

👉 持續追蹤《這碗拉麵我不想再賣了》系列,下一篇我們見。